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

汽车观察:2024“中盘”胶着谁能笑到最后

2024-07-09 12:19:16 来源:汽车商务网    阅读量:12874   

2024棋至中盘,各大车企纷纷亮出了年中成绩单。自主品牌看似百花齐放,有的增长势头强劲,有的销量再创新高,实则暗流涌动,年度完成目标几乎全军覆没,更不用提连年的亏损。

合资品牌陷入势大力薄的窘境不可自拔,上半年继续败退,失守阵地。庆幸的是,尚能盈利且已经开启突围行动,一边降价促销,一边加速本地化。

油车与电车竞赛,价格与价值相争,流量与声量比拼。攻守之间,一场场更为激烈的交锋战将同时在下半年打响。

新势力好高骛远

新能源车从春秋打到战国,自主崛起拐点已至。

2024年价格战仍在延续,但合资品牌在产品、渠道、营销等方面已加速式微,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自主品牌集中。

据乘联会数据,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约为175.0万辆左右,同比下降7.6%。新能源零售预计8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2.7%,渗透率预计提升至49.1%。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情况看,6月,比亚迪依旧一骑绝尘,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4.17万辆;其他多个造车新势力品牌销量持续强劲。

但就上半年整体表现而言,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几乎全军覆没,可谓惨不忍睹。

根据比亚迪此前规划,2024年销量要在2023年基础上至少增长20%,上半年目标达成率为44.6%。

蔚小理中,理想汽车虽夺得销量榜首,但上半年目标达成率仅为33.7%;蔚来汽车为38%;小鹏汽车最惨,不仅销量垫底,而且上半年目标达成率仅为18.6%。

此外,岚图、极氪、领跑、埃安等新势力的年中成绩单也都是类似的表现。

备受关注的是华为和小米。

7月1日晚,华为披露鸿蒙智行2024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94207辆汽车,登上中国新势力品牌上半年销量第一。其中,6月鸿蒙智行全系交付46141辆。

7月1日,雷军在社交平台表示,小米汽车6月交付量超过1万辆,7月交付目标将依然超1万辆。此前,雷军还表示:全年的目标,将保障交付10万辆,冲刺12万辆。

合资阴晴不定

如果说,新势力的上半年是好高骛远,那么,合资车企的上半年则是节节败退。

在新能源汽车不断渗透的当下,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让合资车企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超过70%下降到2024年一季度的40%左右。德系、日系、美系、韩系无一幸免,市场份额均大幅下降。

销量承压之下,合资品牌不得不降价促销。今年以来,不仅BBA价格大跳水,七折豹、八折虎,凯迪拉克五折五也持续上演。基本卖一台亏一台,但是没办法,现在走量不走价,成了豪车销售共同的感受。

事实上,很多合资车企已经在降薪裁员,收缩产能。5月,广汽本田削减生产团队,目前已经有2300人离开。6月,东风日产宣布关闭在江苏常州的工厂,这也是日产汽车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

但也有逆市飘红的。

从已公布销量数据的车企情况看,上半年,上汽奥迪全系车型累计销量接近2万辆,同比实现了107%的显著增长,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销量的66.67%。其中,A7L上半年销量1.4万辆,同比增长168%;Q6增长幅度超过了50%。

上汽大众ID.家族6月交付量达到10572辆,同比增长170%。上半年,上汽大众ID.家族累计订单达61051辆,同比增长148%。其中,ID.3上半年累计订单量同比增长300%。

寻找破局之道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外资品牌,上述种种现象背后,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近年来世界经济景气度下降冲击汽车业,使全球汽车业增速放缓,由此带来了新势力融资困难,包括美国、欧洲的整车及零部件跨国企业都在裁员,部分新势力已经破产。

另一方面,产业变革带来的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侵占了燃油车市场,特别是转型较慢的合资品牌也面临挑战,增收不增利已成为车企的常态。一些车企不得不停产、裁员,挽救利润。

盈利性增长,是商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高质量竞争的体现。上半场胜负已分,下半场依然存在诸多变数,破局的关键或在出海和智能化。

市场层面,相比国内,全球车市产销规模大、海外销售盈利能力高,通过出口及本地化建厂,车企有望大幅拓宽销量及盈利增长空间。

时至今日,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技术,尤其是电池生产方面,已建立了显著优势,这使其能够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据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最新报告预计,中国汽车品牌将在2030年占据全球市场33%的份额。

面对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国车企已着手探索多元化出海模式。比如,上汽计划在欧洲建立两家工厂,法国、土耳其各一家。奇瑞汽车预计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在最近收购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工厂开始生产电动汽车。

合资车企虽然在中国竞争表现偏弱,但在国际市场依然有明显的品牌优势。由于中国生产成本更低,也能够帮助合资车企赚到更多的出海利润。

近日,有消息称,丰田正寻求在上海设立独资雷克萨斯工厂,用于生产高端电动汽车。这被认为是其摆脱被动局势、迎战中国品牌豪华新势力的关键一搏。宝马集团则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新世代车型,同时与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全面动工,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产品层面,智能化水平将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恰恰是合资品牌被诟病最多的短板。关键的改变还是要加强合资品牌的本土化,构建强有力的电动车产品体系。

不久前,广汽丰田刚刚举行了20年来首届科技开放日,计划到2026年前推出10款全新电动车,目标150万台,未来新车型将采用丰田+华为+Momenta三方联合方案。5月,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发一系列豪华智能电动车型。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场乱战长跑中,暂时领先的未必能笑到最后,已经落后的也未必无法翻身。且行且珍惜。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Copyright © 1999- cn.caiep.cn. All Rights Reserved ECN财经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  邮箱:hchchc03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