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板块迎来强劲反弹。
11日,受政策消息刺激,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截至11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1.69%。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房地产、建材、家用电器、银行、非银金融涨幅居前,增速分别为6.79%、4.66%、3.75%、3.12%。
令市场兴奋的是,今年以来指数不断创新低的银行股竟然全线上涨,并开始大幅上涨。
金融板块大幅上涨
年初以来,银行股一直处于下跌趋势,板块跌幅超过10%。随着股价“跌停不休”,“破净”面积进一步扩大。目前a股上市银行90%的市净率在1倍以下。
这一次,银行股终于迎来了反弹。11日,随着大金融板块整体拉升,估值垫底的银行板块集体“飘红”,近半数银行股价涨幅超过2%。
其中,宁波银行、招商银行(600036)、成都银行(601838)、杭州银行(600926)、平安银行(00001)股价涨幅分别超过5%、8.87%、7.02%、6.6%。
券商股方面,蔡襄股份涨停,东方证券(行情600958,诊股)、东方财富(行情300059,诊股)涨幅超过5%。保险股方面,中国平安(行情601318,诊股)和中国人寿(行情601628,诊股)分别上涨4.86%和4.5%。
从行业资金流向来看,11日有14个主要行业资金净流入,非银金融行业主要资金净流入居首。总体来看,大金融板块资金净流入超过71亿元,其中非银金融板块46.94亿元,银行板块24.07亿元。
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银行、保险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修复空间较大。
虽然今年的政策支持、经济复苏等信号对银行股有利,但银行股的表现并不如预期。截至11月11日,除宁波银行和成都银行市净率超过一倍外,其余40家上市银行均处于“破净”状态。
由于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多家上市银行启动稳定股价措施,大股东和高管被动增持,多家银行股东和高管自告奋勇“护盘”。今年以来,已有20家上市银行的股东和高管在二级市场进行了多轮增持,甚至还有员工增持。
例如,今年9月苏州银行采取稳定股价措施实施期间,除负有增持义务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外,2022年7月1日至9月13日,部分行级干部、中层管理人员(总行部门、处室、分行负责人等,)及其近亲属(父母、配偶、子女等。)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437.19万股。
同样,由于保险行业正在经历转型的阵痛期,保险板块整体表现不佳。今年以来,多家上市保险公司也纷纷推出回购、增持等措施提振市场信心。例如,自10月份以来,香港上市公司友邦保险(AIA)进行了多次回购;今年5月24日,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董事长孔增持a股60.47万元,为其首次买入。
以后该怎么走?
这次反弹,市场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无论是短线博弈,还是有望继续上涨,还有待消息面和经济复苏的支撑。
银行等金融板块的市场修复,在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从央行近期披露的数据来看,10月份信贷数据疲软。对此,多份研报认为,这是季节性下降现象,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10月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下降,表现不及预期。
浙商研报认为,10月份信贷社会融资数据弱于预期,主要原因是9月份透支效应和10月份疫情反复影响。预计四季度的信贷可能会在二季度重演。后续信贷增长的持续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连续性。需要重点观察疫情精准防控、房地产市场政策托底效果、稳增长相关政策是否进一步加码。
从银行的表现来看,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利润增速好于预期。其中,39家a股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正增长,16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5%。
广发银行分析师君妮认为,年内随着经济回暖,实体融资需求改善,预计规模增速总体平稳,资产结构继续向贷款倾斜,利差下行节奏边际放缓,非利息收入走势趋稳;同时,随着实体盈利能力的恢复,三季度银行体系不良生成和信贷成本将继续放缓,拨备储蓄将继续对利润增长做出积极贡献。综合来看,预计全年上市银行收入增速将在低位改善,利润增速将保持近年高位,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超额收益。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